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有许多客观制约因素,特别是资源环境的约束难以突破,政府过于关注缩小各地的经济差距,既可能违背经济规律,也可能力不从心,甚至导致反效果。第二是经济增长面临的国内舆论环境在发生变化,主要是信息传播和社会评估十分活跃。
缩小区域差距的出路在哪里呢?主要是谋求社会发展差距的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缩小,所以政府应该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体均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也有人把它叫做社会性规制或外部性规制,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经济活动的消极外部影响,或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外部影响。应当说,我国的金融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否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就不会这样困难。尽管这些结果不能决定各地干部的升迁,但是它形成了一种舆论环境,逼着我们进行反思,进而推动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所谓公益性规制,是指维护公共利益的规则和实施。
这种行为方式应当逐步改变,应当把注意力和公共资源更多地转向支持人力资源开发,鼓励技术创新上,以此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对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和教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在反思,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等等。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早已成为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第四,探索建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要积极推进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统筹管理农业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今后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将呈快速增长趋势,农业生产成本已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农民种粮效益难以持续提高,粮食生产的兼业化副业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第二,着力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和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支持政策体系。因此,今后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将日益复杂、利用国外农业资源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主要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目前虽然稻谷、小麦产需基本平衡,但保持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利益的农产品进出口支持政策体系。新挑战:统筹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难度加大此外,今后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大豆大规模进口、继续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很难逆转。2012年2月1日,新华通讯社授权发布了新千年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这是继2004年以来连续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建立健全外资准入和管理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报告和安全审查机制。如何进一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建立持续、稳定、合理的全球资源性农产品进口供应链,既十分重要,也尤为紧迫。
新起点:中国农业必须加快走出去我国农业应以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为发展的新起点,从全球视野、战略高度,确定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战略。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全面开放市场形势下,中国农业成功应对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和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巨大挑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农业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甚嚣尘上,不公平的国际农业竞争环境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变。大力扶持基础较好的国内粮农企业发展,参与农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建设。
为此,需要重点实施以下关键措施:第一,抓紧制定农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提出新形势下重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国际贸易的国家战略,构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农业国际化战略框架。对水稻等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利益的主粮产品,明确纳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范畴。二是农业能源化趋势有可能更加凸显。玉米加工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缺口逐步扩大。以我国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依托,建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逐步形成全球大宗农产品定价话语权,从根本上维护我国国际贸易权益乃至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中国农业的发展呼唤新思维和新战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这一举措所释放的信号引人关注。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将继续深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农产品供给波动。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粮食生产积极性出现弱化倾向,对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十分不利。进入专题: 农业 。
2011年,我们见证了粮食生产八连增和农民收入增长八连快,然而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当下,迷恋于今天的丰收很可能导致明天的挨饿。农业的国际竞争环境日益复杂,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今后5~10年,要以深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为路径,以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建立全球供应链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农业开放支持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强化农业开放风险防控与产业安全管理为关键,稳步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为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和良好环境。三是农产品金融化趋势难以逆转,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将更趋剧烈。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充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建立应对国外农业高额补贴的应急机制。在粮食播种面积难以扩大的背景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日益加大。
今后我国面临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的双重压力,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深层次矛盾难以化解。从国际上看,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
第三,重点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另一方面,农业比较利益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加快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要求更加紧迫。
全球农业经营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球农业跨国公司强化全球粮源、物流、贸易、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已经控制全球80%的粮食贸易、70%的油籽贸易。第五,建立健全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避免进口农产品对国内生产和市场形成冲击
今后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将呈快速增长趋势,农业生产成本已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农民种粮效益难以持续提高,粮食生产的兼业化副业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充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建立应对国外农业高额补贴的应急机制。在粮食播种面积难以扩大的背景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日益加大。全球农业经营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球农业跨国公司强化全球粮源、物流、贸易、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已经控制全球80%的粮食贸易、70%的油籽贸易。
另一方面,农业比较利益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加快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要求更加紧迫。农业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甚嚣尘上,不公平的国际农业竞争环境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变。
2012年2月1日,新华通讯社授权发布了新千年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这是继2004年以来连续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探索建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三是农产品金融化趋势难以逆转,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将更趋剧烈。新起点:中国农业必须加快走出去我国农业应以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为发展的新起点,从全球视野、战略高度,确定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战略。